顶部
生物特征
• 长有标志性的椭圆形身体和长长的尾巴[1]。
• 尾巴背侧非常光滑,但腹侧长有锯齿状的刺和与之相连的毒腺[1]。
• 尾部两侧各有两个腹鳍,雄性和雌性的主要区别在于雄性每个腹鳍上都有一个交接器。 这些阴茎样结构在交配期间释放精子[1]。
• 椭圆形的身体是由两侧胸鳍延伸而成的,胸鳍向前延伸至鼻部[1]。
• 胸鳍由158-164根辐射形骨状小管作为支撑,身体相对平坦[1]。
• 嘴巴位于身体下侧,由两个充满小牙齿的颌骨和覆盖有小乳突的嘴唇组成,这些乳突与味蕾相似。嘴巴后面有两排平行的鳃裂[1]。
• 背部颜色较深,可以防止被上方游动的捕食者看到,而腹部颜色较浅,由于阳光照射,使得下方捕食者看不到它们的身体轮廓[1]。
食物
• 一般在河流底部进食,由两颌骨咬碎食物,再有小牙齿继续咀嚼食物[1]。
• 食物包括小鱼和无脊椎动物,如甲壳类动物和软体动物,它可以用劳伦斯壶腹进行电感应来探测食物[3]。
分布
• 主要分布于湄公河,湄南河,南河,挽巴功河,巴真武里河和塔皮河流域,在马来西亚的京那巴当岸河以及婆罗洲岛(马哈坎河)也有分布[1]。
栖息地
• 通常生活在5到20米深的河流沙质底部[1]。
繁殖
• 雌性湄公河巨鳐似乎是通过它们的电感系统来检测雄性发出的特定性别的电信号。一旦雌性交配成功,它们就会离开雄性,与其他雌性一起生活在半咸水里,直到它们生产[1]。
• 雄性一年四季都在生产和储存精子,以确保它们有足够的精子在交配季节使用[1]。
• 雌性在每一次繁殖中生育1到2个后代[1]。新生宝宝的盘宽大约是30厘米(12英寸)。
• 雄性体长约为1.1米(3.6英尺)时达到性成熟;雌性成熟的大小和其他生活史的细节尚未知[3]。
行为
• 湄公河巨鳐是群居的、定栖的动物,通常生活在一个区域和一个特定的群体中[1]。
• 尾巴上有一个强壮的呈锯齿状的毒刺,可以用来自卫[1]。
• 当渔民试图捕捉它们时,它们会甩动尾巴试图逃跑,其尾巴上的刺足以击穿木船[1]。
• 一般都生活在出生时所在的水系中[1]。
寿命
• 几乎没有关于这个物种的寿命信息。然而,据报道,同属其他成员在野外生活了5到10年[1]。
保护现状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中将该物种列为濒危物种[2]。